家庭式off road

[youtube:9cea46d492]http://www.youtube.com/watch?v=-eHcbvBotOA[/youtube:9cea46d492]
真牛B Smile
不籟阿
讚!讚!讚! 88850 88850 88850
這部是Beta的「EVO」,猜得沒錯
排氣量應該是290cc

Beta在台灣已經很久沒有人代理了...
Scorpa在歐洲被買斷
Sherco在台灣也不好找
Montesa其實是HONDA製作,而且專出「4T」
JTG嘛...(好啦,剩這部小咖我沒騎過~)


現在在台灣還買得到新車的
除了大家比較熟知的GASGAS之外
就剩「OSSA」這家頂尖的噴射慢車了~



小咖我使用TXT RAGA300攻武嶺


OSSA的「TR 280i」



cuv978 在 星期日 一月 27, 2013 11:12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忘了提:
Beta的頭段和kick都設計在「左邊」!
很多人大概頭幾次騎都會很不習慣~
這是Beta今年款 & 去年款
13年式(1)


13年式(2)


12年式(1)


12年式(2)
應該這裡所有的車友都曉得:
1、技術車俗稱「慢車」
2、技術車的側柱都在「右邊」
3、技術車的濕重,最多不超過「75kg」。乾重甚至會「小於60kg」!
4、4T的排氣大概都320~350cc;2T排氣則從250~320cc不等
[youtube:25ff81883a]http://www.youtube.com/watch?v=MKZJtaKBBZ8
看正規比賽吧!!
hehe [/youtube:25ff81883a]
來至南邊的台灣 寫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KZJtaKBBZ8
看正規比賽吧!!
hehe

南台灣哥貼的影像檔裡面
最後機車組捧著獎盃的
就是Montesa的現役廠車選手「Toni Bou」!

Montesa的廠車
全部是由「HRC」以
4行程單缸引擎基礎研發製作
相當高竿! Smile
像這場近似表演性質的Trial Indoor International
除了也拜後製的剪接之外
技術車的賽事,其實是也排在「FIM賽會」中的一項


看著大鵬灣場地、那麼多車友的奔走爭取
奈何硬體條件就是時不我予...


技術車的特性、需要的軟硬體、人力資源、場地設備需求等
在台灣應該會最容易發展得起來,但卻不然~
大凡車友 / 消費者還是陷在「看起來帥、聲浪很猛、4T環保」的迷思當中
還有兩項最關鍵的:
1、「騎技術車需要練習極基本的基本功!很必要,卻最枯燥乏味又累人」!
說實話,這實在是太考驗入門初始的耐性了~
2、「不能掛牌」!所以不能騎在路上耍帥,非車載不可!可是自己
的愛車都是改得漂漂涼涼的自小客!想載也載不了~


唉~小咖我夜一深、話就多...抱歉抱歉~
cuv978 寫到:
應該這裡所有的車友都曉得:
1、技術車俗稱「慢車」
2、技術車的側柱都在「右邊」
3、技術車的濕重,最多不超過「75kg」。乾重甚至會「小於60kg」!
4、4T的排氣大概都320~350cc;2T排氣則從250~320cc不等


抓破頭想不通

技術車上武嶺是走公路還是爬山涉水上去阿

是從埔里一路站著騎上去嗎
當然是用車載上去....到停車場後卸下來再騎車上牌樓,油箱那麼小,光用騎的撐不到下個加油站.
技術車油箱應該有4-5公升 順順騎應該50-60公里沒問題吧 Surprised

另外大家跑林道為什麼不用技術車呢 輕巧好操縱 倒車一隻手就扶起來

還是車身幾何或傳動變速不適合 die
光是要用站著騎沒椅子坐,要騎到林道入山口就累了....
[youtube:29bf4ccd2e]http://www.youtube.com/watch?v=93IpuoWjjfY[/youtube:29bf4ccd2e]
我比較喜歡屁孩風格 Smile Smile
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