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卡鉗設計
有看過異徑雙活塞卡鉗
依輪胎旋轉方向來看
夾住碟盤的第一顆活塞的直徑較小
第二顆活塞的直徑較大
請問這樣的設計有什麼優點或缺點嗎?
現在卻看不到這樣的設計了
有看過異徑雙活塞卡鉗
依輪胎旋轉方向來看
夾住碟盤的第一顆活塞的直徑較小
第二顆活塞的直徑較大
請問這樣的設計有什麼優點或缺點嗎?
現在卻看不到這樣的設計了
![]() |
Phang 寫到: |
我覺得是為了抵消來令片不均衡的磨耗
和 重煞時來令片前端和後端溫度上的差異所造成的不平均磨擦力 後端的溫度較高,磨擦系數變低,所以需要較大的鉗力來達到前後端平均的煞車力 ![]() http://pmmonline.co.uk/files/professionalmotormechanic/FERODO%20FEB%202012%20TaperedPads%20Ed.jpg |
Phang 寫到: |
我覺得是為了抵消來令片不均衡的磨耗
和 重煞時來令片前端和後端溫度上的差異所造成的不平均磨擦力 後端的溫度較高,磨擦系數變低,所以需要較大的鉗力來達到前後端平均的煞車力 ![]() http://pmmonline.co.uk/files/professionalmotormechanic/FERODO%20FEB%202012%20TaperedPads%20Ed.jpg |
michael joel 寫到: |
關於異徑雙活塞卡鉗
我的想法是這樣 依據帕斯卡原理 當總邦活塞推動時 小活塞會跑比較快 所以會先接觸到碟片產生煞車力 但是小活塞的總壓力比較小 所以這時產生的煞車力也比較小 一旦小活塞抵達接觸碟盤的定位 若繼續按壓總邦的行程 則接著大活塞才開始到位接觸碟盤 產生煞車力 而大活塞的總壓力比較大 所以也產生大的煞車力 從連續動作來看 就是煞車總邦按下時 卡鉗會先產生一個小的煞車力 再加入一個大的煞車力 最後產生最大的煞車力 於是這種卡鉗就提供了從小到大到最大的一種漸進式的線性煞車力 一般同徑卡鉗 這種漸進線性的煞車力 完全要由手指按壓的力道來控制 ![]() 異徑卡鉗 則可以在相同手指按壓的力道下 提供更細膩的煞車力控制 ![]() |
michael joel 寫到: |
上面只是我的想法
這裡能人高手這麼多 可以指教我想的對不對 ![]() 或是還有其他的利弊得失 ![]() 要不然 一個好的設計 為什麼會從市場上消失了... ![]() |
Phang 寫到: |
MJ大,您的分析很合邏輯 ![]() 可是,大小活塞是共用油路 大活塞沒負荷前,小活塞碰到阻力時所能建立最大的壓力[A]不會大於大活塞油封的阻力 油壓會往阻力較小的地方跑 一直到大活塞碰到阻力時,可用於煞車的油壓才會建立起來 關鍵是壓力[A]能提供多少煞車力? 這個要實際測量後才知道 如果純啦賽的話,我個人的看法是微乎其微 ![]() |
michael joel 寫到: |
彭大的確點出了一個關鍵 ![]() 上面只是我的想法 這裡能人高手這麼多 可以指教我想的對不對 ![]() 或是還有其他的利弊得失 ![]() 要不然 一個好的設計 為什麼會從市場上消失了... ![]() 還是說 對於來令和碟盤的磨擦力 前面先施與小的壓力(小活塞) 後面再施與大的壓力(大活塞) 這樣的整體磨擦效率會提高...? 有待能者來解答了... ![]() |
Phang 寫到: |
我覺得是為了抵消來令片不均衡的磨耗
和 重煞時來令片前端和後端溫度上的差異所造成的不平均磨擦力 後端的溫度較高,磨擦系數變低,所以需要較大的鉗力來達到前後端平均的煞車力 ![]() http://pmmonline.co.uk/files/professionalmotormechanic/FERODO%20FEB%202012%20TaperedPads%20Ed.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