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報導]2016MotoGP關注焦點與新規範


2015MotoGP賽事於2015年10月的西班牙瓦倫西亞賽道落幕
所有車隊緊鑼密鼓的準備進入2016全新賽季.全新賽季有什麼
值得關注的焦點? 請帶各位車迷做個導覽

1.新增奧地利戰場
2016年8月.MotoGP戰場將轉移到新場地.Red Bull Ring紅牛賽道
該賽道位於奧地利施泰爾斯皮爾堡.70~80年代舉辦過F1方程式比賽
03年關閉賽場重新規劃設計.2011年五月重新開幕.新的紅牛賽道
總長度4.3公里.共計十個彎道.2014年開始舉辦F1賽事.
而MotoGP則是2016年開始加入為賽季戰場.但全年賽季仍維持18站
因此與2015年相比.取消了是美國印第安那站.但仍保留美國德州奧斯丁站

69年興建的奧地利賽道.2011重新命名為Red Bull Ring


奧地利原生女性

2.新規範
2016年MotoGP賽季新規範如下
1.統一採用Magneti Marelli設計的ECU行車電腦.
車隊日後經無法透過供油程式注入額外的供油量強化性能
2.供應輪胎商由喜愛美食的Michelin(米其林)取代2009合作至今的BRIDGESTONE
3.輪框將從採用多年的16.5吋.變更為符合當代市場規格的17吋輪框
4.油箱容量從20公升.增加為22公升.另外公開組(也就是外卡車隊)優惠為24公升

兩主力車廠 山葉與本田分別修改了油箱位置配置與車尾加油孔.目前正在做測試


4.限制
廠隊組賽季期間可替換使用引擎為七顆(2015/5顆).於開賽後全部禁止變更異動
為了避免MotoGP廠車無上限的開發金費.導致變相使用金錢換取的成績
因此訂定了2016賽季.各家廠車所使用的煞車.排氣管等非自行開發組件
採購價均要限制.以煞車系統為例.包含總磅.油管.卡鉗碟盤.零售價不得高於七萬歐元
車體重量為157公斤以上(2015年為158公斤.2014年為160公斤).
Moto2組別將強制加裝胎壓感知器.以利偵測.因為胎壓的差異.會大大影響到速度與成績
尤其是極輕量的廠車.

另外這裡有版主提供的電子系統草案紀錄
謝謝分享 Smile
限制越來越多

雖然是想讓資金差距大的小型車廠 縮短戰車的戰力差距

增加可看性

可是也跟原型賽車的本意 背道而馳 Question
是嗎?
從F1的標準來看
是希望能把賽車保持在 "車手與車手" 之間的競爭 (雖然這種說法非常讓人懷疑而且也很官腔)
而不是 "車與車" 之間的競爭
不過 讓車手以平等(或以此為目標)的平台來競爭(類似moto3 or superstock的感覺) 也許是好的吧 畢竟如果太誇張而有爭議的事情也是經常有聽說

specA 寫到:
限制越來越多

雖然是想讓資金差距大的小型車廠 縮短戰車的戰力差距

增加可看性

可是也跟原型賽車的本意 背道而馳 Question
moomoodeadcow 寫到:


不管車 還是人 都不可能有一邊是可以拉到一個基準的

那去參加某某CUP賽 或是 SUPER STOCK 就好了
感覺阻礙機車科技發展...

沒有比賽的分秒必爭

哪來對於性能的錙銖必較
至少引擎那方面還是原型車廠的,只不過是改了統一電版

沒人想一直再看只有兩大廠車爭奪的賽事
比較喜歡看場地紀錄的刷新…MOTOGP本來就不是用來看車手間差距的,而是要看科技面的差距:這是最高級別賽事。現今限制愈來愈多根本是本末倒置。
若看到一品牌能一次刷新個三秒洗臉別廠,比看到誰1和誰2在那無限拉距超車有看頭。不然就大家說好,一起抽籤,今年抽到哪家就全用哪家車去跑,那才是「只看車手較量」的比賽。
感覺WSBK都要追上GP了 Question
今日的比賽看到快睡著了……

新制改成這樣……與其要統一規格,何不像MOTO2那樣,

連車子本身也統一規格?
乾脆由聯盟出車子辦統一規格賽算了,MotoGP愈來愈無聊,現在都懶得看轉播了~
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