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留給 現任車主以及還在關注 VFR800 這款車的朋友...
小弟我的車 VFR800 (06年) 騎乘 (20,000公里)後 調校的一點點 淺見及心得...
VFR800...這輛車的確是以熱著稱!
全然歸咎於後2缸導致...實在太攏統..
以下是小弟我騎乘一段時間後發現的問題:
(一)因應嚴苛的環保標準加裝的環保設備:
1.空濾盒上有2個進氣口,其一以負壓閥控制啟閉(6500轉以上配合VTEC開啟),藉以控制怠速及低轉時進氣量及空燃比(據說:怠速時空燃比 16.9:1 稀薄燃燒,缸溫自然於怠速時升溫快速)。
2.含氧感知器加上二次進氣系統的搭配,ECU因而須不斷調整供油以穩定空燃比,導致4500轉以下油門不易平順受控制,也就是定油門開度狀況下會感到動力輸出不線性(會推一下…推一下) 過了4500轉以上就平順線性許多,而為了動力平順一直維持高轉速也是高溫來源。
3.曲軸吹漏氣回空濾盒二次側,不但節氣門容易髒導致供油不順,也帶來熱量短循環加重引擎高溫的狀況。
(二) 大面積整流罩包覆及散熱水箱二側配置:
1.以較傳統的大面積整流罩包覆,後二缸的確處於包覆內,只剩車架與油箱間的小三角空隙可以散熱。
2. 散熱水箱配置於車二側 而非撞風的正面,導致行進間降溫速度緩慢,走走停停的狀況下幾乎全靠風扇一直吹….(106度~98度間…一直循環)
(三)因V4缸配置加上整流罩緊湊的包覆,電系幾乎是用 “塞”的!
1.原廠整流器為短路型靠發熱來消耗過多的發電量,位置於右側水箱上方,且包覆於整流罩內,又不撞風! 能不燙嗎?!
2.發電機的電線穿越最熱的 V4缸中間山谷來到整流器,這電線能在高溫下活多久?!
3.整車電系的接頭用料普普,既不防水也不耐高溫,易老化後接觸不良導致熔毀。
4.承上述,大多VFR800就這麼一路燒了整流器、發電線圈、甚至ECU…。
以下是小弟我至各方論壇(國外)挖寶後 調整上述問題的淺見供大家參考:
(一)廢了環保裝置:
1.拆了空濾盒上的負壓閥(Flapper mod),全時開啟二個進氣口,並換上 K&N 高流量空濾。並換掉那被 壓得扁扁又容易聚熱的 排氣管中尾段,讓進、排氣順暢。
2.廢了含氧感知器的訊號,也封了二次進氣系統,以330歐姆電阻定值回饋訊號給ECU,讓ECU以較濃的空燃比供油。
3.曲軸吹漏氣外放並加裝單向閥。
(二)據說:拆水龜可減少循環水阻力加快流速,水溫可降4-5度,但,拆水龜要拆噴射系統,回裝後須做四缸平衡,所以…我想等大保養實在 一併處理。
(三)改善電系:
1.更換整流器為斷路型,因為我買不到 “日本-新電元”的,所以當白老鼠採用國產的,用至目前萬餘公里,整流器供電穩定,且溫度頗低不會燙手。
2.發電機到整流器的電線繞路不經過V4缸中間山谷,減低高溫老化。
3.電系接頭清潔上油後,以防水膠帶纏繞,一方面防水氣 一方面也防止震動端子磨損。
以上改善後的感覺:
1. 整體溫度下降了,升溫也變慢了。
2. 怠速平順不躁動 也不燥熱了,低轉(4500轉以下)扭力增加也線性了,油門開度變得好操控(但,VTEC開啟的拉扯感減低,轉而平順線性),在蜿蜒產業道路上低轉低速漫遊變得輕鬆,高速拉轉順暢一氣呵成。
3. 引擎煞車變輕很線性 回油不頓挫 很好操控。
4. 電壓也穩定(怠速時14.2V),大燈不再隨著轉速變亮變暗。
調整後的狀況:
https://youtu.be/2zs3VSLFc9Y
https://youtu.be/RrC9qlAaz6U
小弟我的車 VFR800 (06年) 騎乘 (20,000公里)後 調校的一點點 淺見及心得...
VFR800...這輛車的確是以熱著稱!
全然歸咎於後2缸導致...實在太攏統..
以下是小弟我騎乘一段時間後發現的問題:
(一)因應嚴苛的環保標準加裝的環保設備:
1.空濾盒上有2個進氣口,其一以負壓閥控制啟閉(6500轉以上配合VTEC開啟),藉以控制怠速及低轉時進氣量及空燃比(據說:怠速時空燃比 16.9:1 稀薄燃燒,缸溫自然於怠速時升溫快速)。
2.含氧感知器加上二次進氣系統的搭配,ECU因而須不斷調整供油以穩定空燃比,導致4500轉以下油門不易平順受控制,也就是定油門開度狀況下會感到動力輸出不線性(會推一下…推一下) 過了4500轉以上就平順線性許多,而為了動力平順一直維持高轉速也是高溫來源。
3.曲軸吹漏氣回空濾盒二次側,不但節氣門容易髒導致供油不順,也帶來熱量短循環加重引擎高溫的狀況。
(二) 大面積整流罩包覆及散熱水箱二側配置:
1.以較傳統的大面積整流罩包覆,後二缸的確處於包覆內,只剩車架與油箱間的小三角空隙可以散熱。
2. 散熱水箱配置於車二側 而非撞風的正面,導致行進間降溫速度緩慢,走走停停的狀況下幾乎全靠風扇一直吹….(106度~98度間…一直循環)
(三)因V4缸配置加上整流罩緊湊的包覆,電系幾乎是用 “塞”的!
1.原廠整流器為短路型靠發熱來消耗過多的發電量,位置於右側水箱上方,且包覆於整流罩內,又不撞風! 能不燙嗎?!
2.發電機的電線穿越最熱的 V4缸中間山谷來到整流器,這電線能在高溫下活多久?!
3.整車電系的接頭用料普普,既不防水也不耐高溫,易老化後接觸不良導致熔毀。
4.承上述,大多VFR800就這麼一路燒了整流器、發電線圈、甚至ECU…。
以下是小弟我至各方論壇(國外)挖寶後 調整上述問題的淺見供大家參考:
(一)廢了環保裝置:
1.拆了空濾盒上的負壓閥(Flapper mod),全時開啟二個進氣口,並換上 K&N 高流量空濾。並換掉那被 壓得扁扁又容易聚熱的 排氣管中尾段,讓進、排氣順暢。
2.廢了含氧感知器的訊號,也封了二次進氣系統,以330歐姆電阻定值回饋訊號給ECU,讓ECU以較濃的空燃比供油。
3.曲軸吹漏氣外放並加裝單向閥。
(二)據說:拆水龜可減少循環水阻力加快流速,水溫可降4-5度,但,拆水龜要拆噴射系統,回裝後須做四缸平衡,所以…我想等大保養實在 一併處理。
(三)改善電系:
1.更換整流器為斷路型,因為我買不到 “日本-新電元”的,所以當白老鼠採用國產的,用至目前萬餘公里,整流器供電穩定,且溫度頗低不會燙手。
2.發電機到整流器的電線繞路不經過V4缸中間山谷,減低高溫老化。
3.電系接頭清潔上油後,以防水膠帶纏繞,一方面防水氣 一方面也防止震動端子磨損。
以上改善後的感覺:
1. 整體溫度下降了,升溫也變慢了。
2. 怠速平順不躁動 也不燥熱了,低轉(4500轉以下)扭力增加也線性了,油門開度變得好操控(但,VTEC開啟的拉扯感減低,轉而平順線性),在蜿蜒產業道路上低轉低速漫遊變得輕鬆,高速拉轉順暢一氣呵成。
3. 引擎煞車變輕很線性 回油不頓挫 很好操控。
4. 電壓也穩定(怠速時14.2V),大燈不再隨著轉速變亮變暗。
調整後的狀況:
https://youtu.be/2zs3VSLFc9Y
https://youtu.be/RrC9qlAaz6U
Lanroce 在 星期四 三月 24, 2016 4:30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看完樓主發文 請受小弟一拜 不是一個強字可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