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歐美各家車廠.都會將旗下高性能引擎.
分別設計為純種跑車.運動街車兩種造型版本銷售.
我們可以看到SUZUKI的運動街車GSX-S1000
使用的就是當家超跑GSX-R1000的動力心臟下修而來
另外德國BMW的S1000R.也是與超跑S-RR共用引擎族.
這樣的銷售策略.不但能降低車輛的量產成本.也能吸引一些
想要感受強大的性能.卻不想騎的這麼累.趴的這麼低的車主.
有更豐富的購車選擇.

而日本的山葉車廠.多年來也一直是進行這樣的銷售策略
FZ-1這款知名的運動街車.搭載的正是山葉旗下的公升級超跑YZF-R1
的引擎主體.FZ-1從2001年起上市.在歐美曾經締造非常棒的銷售成績.
直到2015年.超跑R1推出的全新世代的改款版本.同年.生命共同體的FZ-1
也宣布停止生產.而同年底的義大利EICMA國際車展上.YAMAHA推出了
一部全新世代的公升等級街車.MT-10.而果然如車迷所預料的.
這部新街車.搭載的就是新世代YZF-R1的引擎.

2016年的第二季.山葉全新世代的公升級運動街車MT-10登入台灣
並且在七月份舉行的台灣重型機車國際車展首度亮相.而重車論壇
也獲得榮秋重機的邀約.試乘了這部全新車款.接下來就請與我們一同
體驗MT-10的騎乘感受.

相信很多車迷.第一次在網路媒體.或車展中看到這部全新車款
心中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疑惑.MT-10的造型設計.您要說它極具美感?
說真的這部車實車在您面前.您並不會感受到它有什麼設計美感.
說這部車具有強烈的性能感與戰鬥殺氣?
筆者必須承認.當我站在這部MT-10面前時.我並不覺得這部車有
什麼戰鬥力.也感受不到什麼速度感.我唯一的感覺.就是這部車
怎麼會這麼像一台機器人?!

MT-10整部車的線條.擁有非常強烈的工業設計感.
它的油箱.線條與刻痕.像極了機器盔甲.而從油箱兩側延伸出來
的進氣孔.像是可以發射出導彈武器的彈匣.往下延伸的兩側
整流車殼.就像是折疊起來的機翼或是防彈裝甲之類的配件
而這部車的車頭罩設計.更是一絕.如果您是五六年級生.這台MT-10
車頭像電影Short Circuit(霹靂五號)您一定非常認同.而如果您是更
年輕的車迷.我會跟您說這車頭像是卡通電影WALL-E裏頭那隻害羞且
充滿人性的垃圾壓縮機器人瓦力.無論如何比喻.這部車的車頭就像個機器人.
這無庸置疑.這時候您會問?向來以優雅美感作為造型設計主軸的山葉車廠
為什麼要設計一部像機器人的重機?或許在看完本篇騎乘報導的最後.
您可與筆者一起找到答案.

首先跨上MT-10.配置825mm的座高.因為副車架角度的設計.只比R1矮個1~2公分
但因為使用的是R1等級的懸吊系統.所以比另一部MT-09又高個一公分.
因此這部車的座高很剛好的介於R1與MT-09的中間.跟它的性能定位是相同的.
坐上去的時候.車體感覺有些寬大.但是搖晃車身.又感覺車身非常的輕.其實推動
起來.這部MT-10以公升級街車而言.確實是很輕盈.全配重量只有210公斤.
端詳一下手把.發現控制開關非常的多且複雜.並且液晶螢幕又大又寬.資訊顯示
量非常多.也就是說.雖然這部車命名為MT車系.相信車迷都知道.MT的宗旨.就是
單純的享受騎乘樂趣.因此即便是最新版本的電控MT-09.手把開關的按鈕也是
精簡到不行.儀表螢幕更是比手機還輕薄.

但是MT-10畢竟是採YZF-R1作為引擎族.當然也共享了山葉大量的高端電子控制
技術.無論是電子油門控制.TCS循跡防滑系統的控制按鈕.甚至連定速巡航裝置也
作為標配裝置.操作介面多到完全看不出來有MT車系享受單純騎乘樂趣的影子.
接著發動引擎.駛入車道.讓我們體驗一下這部車的動態騎乘感受

必須說的是.MT-10這部車的手把位置與騎乘姿勢.大概是近年來.
山葉車廠所推出的運動車款中.最讓筆者滿意的.無論是手把高度與坐墊的對比匹配
或是手把的寬度跟整部車的重量力矩.都是這麼的適中到位.坐上MT-10.喬好屁股的
位置.握住龍頭把手騎乘.騎士的姿勢是有點趴.又不會太趴.有點挺.又不會太挺的
剛剛好.我這麼說好了..就像吃到一碗穠纖合度的拉麵.麵條Q度剛好.有點軟卻帶有
嚼勁.湯頭鹹度剛好.有點濃郁卻又非常清香.滋味真是棒透了.這導致我一騎上去
這部MT-10.心情就特別好.

接著釋放油門起步.MT-10的扭力設定為11.3kg-m@9000rpm
而它的超跑款R1則是11.8 kg-m@10000rpm.意思就是說.MT-10提前
將扭力完全釋放.因此起步力量理論上會比R1大.但其實MT-10的起步力量
還是稍嫌溫和.畢竟是四汽缸高轉速引擎.因此並沒有辦法像三汽缸的MT-09
那樣.離合器一放就有股爆衝感.如果MT-09的起步力量是85分.MT-10
大概是70分.但也不會像純種跑車一般.起步要邊補油邊拉高轉速.才可避免熄火
轉速只要稍稍的爬離怠速區域.還是有足夠的動力可驅動後輪起步前進

接著進入正常的騎乘速度在道路上挺進.MT-10
轉速3000轉起到4000轉.進入動力湧現區.因此如果
您是在市區騎乘.用3~4千轉來騎就非常靈活順手.超車轉向
出彎動力都是隨傳隨到.並且也可以抑制引擎溫度的攀爬
兩腳不會被引擎散發的熱風攻擊.而轉速過了4千轉後.整部車
進入了另一個速度領域..

當我遇到一個郊區直線的機會.在三檔保持時速70的狀態下
補了油門讓MT-10加速挺進.就在一個瞬間.
一股強大的力量從後輪釋放.車頭感覺到輕飄飄.整部車像是
被綁在彈弓上彈射了出去.此時用餘光瞄了一下儀表板.轉速
指示剛過5千轉.速度與加速力道感覺已經要完整釋放.
此時的MT-10不再是一台街車.而是一台拆掉車殼的R1
但油箱與握把的位置都設計得比較高.因此不會像MT-09一般
眼見所及.空蕩蕩一片讓人感到無助.基本上把屁股往後做
身體稍微往下壓一點.是可以趴在油箱上大補油門.
感受純種跑車的騎感.

MT-10的扭力巔峰在9千轉.158匹最大馬力在11500轉釋放
而儀表板的紅線位置在11800轉.如果你將TSC設定到干預最少
或關閉.另外將動力模式設在重視中低速表現的A.
一檔起步後繼續讓轉速攀爬.大約在八千轉左右前輪就會不自主
的浮舉.二檔亦然.這部車在中高速的力道非常的飽滿.因此
如果您是用於山道間的騎乘.TSC循跡防滑系統請務必開啟.
轉速也不要茫然的刻意拉高.當力道完全湧現釋放時.
這部車是會突然就表演孤輪給您看的.
基本上.MT-10配置的是一顆公升級超跑引擎
雖然有些動力調降.但加速性能絕對還是會超乎您使用與想像.
在您還未完全熟悉這部車的特性之前.無須刻意拉高轉速
來獲得刺激的騎乘感受.這部車的性能.比您看起來的要
強大許多.突然湧出的力道.是會讓初期騎乘的騎士嚇一大跳
請務必小心.

接著我們進入山道.感受一下MT-10的壓彎與操控性能.
這部車雖然與R1共用引擎與搖臂設計.但設定上軸距卻更短.
甚至是現役公升級街車款中.軸距最短的一部.這也因此造成了這部
車在加速時.非常容易舉前輪.但也造就了令人吮指回味的彎道表現.

MT-10配備了43mm的KYB倒叉120mm的壓縮行程.
與R1等級相同但做了舒適性的修正.而後搖臂搭配的是KYB的單槍避震.
也是全段可調整的競技等級.這組懸吊好不好.我們無法在一天的行程內
提供給讀者明確的答案.我們只有大致的在都會與山道間做了調校.可確定的是.
每一段調整的阻尼回饋差異都是有感的.騎士可依照騎乘需求做適合的軟硬調整

但MT-10這樣的軸距.配上這樣的車台剛性.再加上這樣的懸吊設定.
讓這部車在山道中的表現.優異的如同配備Ohlins懸吊的頂級版歐系公升超跑.
在中速彎道下.您可以很放心的將車子放倒.含著油門配著輕微的推力在彎道中
找到最棒的弧度完成過彎.整個過程不急不徐並且安定感十足.

接著在高速且大角度的彎道.您可以非常具信心的將人的身體重心往出彎的角度傾斜
挺進.而MT-10就在高速下穩穩的伴隨著您出彎.過程中您完全不會去懷疑這部車的
懸吊會不會軟腳.輪胎會不會打滑.下一秒會不會出狀況?
完全沒有這樣的疑慮.MT-10在彎道中的表現.刁鑽性甚至高過600cc等級的純種跑車
高速穩定性強過公升以上的旅跑車款.筆者完全無法相信.這部長得像機器人的運動街車
竟然有如此優異的過彎表現.

除了強大的加速性.突然就會孤輪的恐怖動力湧現.還有讓筆者愛不釋手的彎道表現
MT-10還有一些值得分享給各位車迷的地方.配備的Bridgestone Battlax Hypersport
輪胎.兼顧抓地力與耐磨性.抓地力比想像中的優異太多.所以入手MT-10以後不要急著
換胎.這顆輪胎好用.另外就是煞車力道配的算是剛好及格.煞的住.停得下來.用來調整
入彎前的速度也非常精準.但如果要更激烈一點的騎乘.煞車手感可能會有些疲軟.
但會騎到煞車不夠用的騎士基本上還是建議選擇R1比較直接.
另外就是座椅比起R1舒適.搭配高角度油箱與手把.中長途騎乘可以很輕鬆.
一路上偶爾戰鬥一下.都絕對有餘力.而這部車會被筆者拿來說嘴的.
大概就是引擎溫度仍然偏高.尤其在車陣中走走停停會感受到引擎的熱浪
山道輕鬆騎乘下來.風扇也會開啟.當然前提是我們在七月的炎熱中午做的試車行程.
或許天氣不要這麼炎熱的環境下.不會有筆者遇到的引擎高溫侵襲情況.

一整天的騎乘下來.MT-10的綜合表現.個人覺得是非常高分與完美.
但相信很多車迷心中仍然有一個疑問.就是一向重視美感的YAMAHA車廠
為何要將一台新款主流車款.設計的跟機器人一樣.
就這個部分.筆著的發現是...

其實車迷如果要在YAMAHA車系中.找到重視美感與品味的車.其實一點都不難
個性化車主.您可選擇XSR 900或MT-09.復古懷舊風格的美感.非XJR 1300莫屬
而如果您想要一台具備跑格的車款.YZF R1絕對是首選.即便是可作為通勤用的
速克達車款.T-MAX 530也是美到不行.

既然已經有這麼多極具美感的山葉車款可提供消費者選擇了.
那是不是就來設計一台.像變形金剛裡的Bumblebee.像霹靂五號裡的
Number 5 .將MT-10這部新世代運動街跑.注入電影中機器人的元素.
讓騎士看著它.眼前的不是優美的復古車.也不是帶速度感的性能車.
而是一台性能卓越.值得信賴依靠的機器人重機.而您將化身為電影中的男主角.
跨上MT-10.征服一個又一個彎道.享受一次又一次的騎乘樂趣.
找機會體驗一下這部車.騎完之後.相信您對這部車的造型設計.
將會有不同的感覺.

試乘 : Max小凱
文字 : MotoCity小高
攝影 : MotoCity阿光
校稿 : Rin
車輛 : 榮秋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