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車首重熱胎

我一向用車都有熱車的習慣,一發動後就起步以動態方式熱車,車行個六七分鐘就恢復正常使用,只是在前幾天經過一段再熟悉不可的路段轉彎處因前輪滑出低速摔車,導致左邊後照鏡輕微刮傷,防倒球歪了10度,手把上的左邊平衡端子刮傷,自己則安全帽小刮傷,的的左胸部疼痛及左腿擦傷,過幾天到現場回顧事故原因,因為當天晚上天氣冷,加上急下坡路段視線不良,雖然車速不快但是輪胎工作溫度不足以應付當時的車速,導致的前輪打滑無法救回,所以奉勸各位車友騎車上路千萬不要忽略了輪胎溫度.
我一直很好奇我所騎乘的多功能車種所裝的ON/OFF輪胎的膠質明明硬的跟石頭似的,但偏偏這種車的抓地力又好到令人嘖嘖稱奇的程度!無論是冷車或熱車,高溫或低溫,高速彎還是低速彎都沒太大的差別!唯一有感覺的是晴天跟雨天,但也沒其他車種那般差異懸殊的感覺!尤其台灣的路多半坑坑疤疤,懸掛硬的車子跳動劇烈,懸掛很難將輪子貼服在地面,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導致你的車子滑出去!
急煞急加速也可快速熱胎
胎紋越少的胎...往往對路面狀況越敏感;對胎溫要求也越高~~~
我在市區都跟速克達一樣慢慢騎。等騎到市郊,車也熱了,胎也熱了。
其實現在的車輛引擎設計,真的不太需要熱車
尤其是原地熱車的行為,反而容易積碳也不環保
除了新車所要求的磨合期及原廠的轉速限制外
只要發動時,等待5-10秒左右,待機油幫浦將機油打上
就可以直接上路了,頂多是前1-2公里或是幾個紅綠燈的距離
用稍微輕一些的油門前進就可以了
倒是輪胎的工作溫度比較影響到安全
taipei101 寫到:
我一直很好奇我所騎乘的多功能車種所裝的ON/OFF輪胎的膠質明明硬的跟石頭似的,但偏偏這種車的抓地力又好到令人嘖嘖稱奇的程度!無論是冷車或熱車,高溫或低溫,高速彎還是低速彎都沒太大的差別!唯一有感覺的是晴天跟雨天,但也沒其他車種那般差異懸殊的感覺!尤其台灣的路多半坑坑疤疤,懸掛硬的車子跳動劇烈,懸掛很難將輪子貼服在地面,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導致你的車子滑出去!


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很有道理,懸吊的設定說不定才是影響輪胎抓地力的重點。

我個人對於輪胎抓地力沒有什麼深入的理解,但我覺得輪胎應該是靠胎面本身膠質的柔軟度來咬住路面的顆粒而形成所謂的抓地力,而不是輪胎本身的粘性去粘著路面,而輪胎胎面溫度上升會使得胎面提升柔軟度,可以讓輪胎抓住更多的路面,所以抓地力會上升..

以我目前使用的Dunlop RoadSmart算是很硬的休旅胎,平常用手指甲去壓胎面就已經覺得胎面的膠質可以很輕易的就可以壓進去,若以一般重機車重200公斤再加上75公斤的騎士體重來看,其實就算胎還沒熱起來以胎面抓住路面的面積應該也可以足夠應付一般騎乘所需不會有問題,當然激烈操駕可能就另當別論..

以上若有錯誤歡迎指正,謝謝!
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