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時光回溯到十五、二十年前,那個年代的仿賽車沒有任何電子輔助系統,騎士們若要能夠掌握與完全發揮一款車的性能,靠的都是自己身上紮紮實實的技術。相較於目前為數不少的仿賽車款上早已經配置如ABS防鎖死剎車系統、Traction Control循跡系統等等這類電子輔助工具,發現有不少年輕騎士漸漸的已經忽略騎乘基本功的重要性而過度倚賴科技。過去的車款沒有太多可以調整的地方,也沒有甚麼電子輔助系統,也沒有甚麼滑動離合器,要完全駕馭一輛車,要調整的就是騎士自己,能辦到這件事需要的條件就是自己有足夠與紮實的基本功,讓自己有能力去適應一輛車,而不是東調整西調整讓一輛車來適合你。就一個最單純的騎乘理論來說,現今的這些主動被動輔助系統並不是沒有存在的意義,而是對一個真正有經驗有技術的騎士來說,這些科技會被用到的機會應該是越少越好才是,這也是這篇文章要強調騎士紮實基本功的重要性。
或許有人會問到哪些東西屬於騎乘機車的基本功夫? 比方說油門控制、身體姿勢、引擎轉速的保持與正確檔位選擇、煞車力道與時間點選擇、彎道選擇路線、參考點的選擇、視線的保持與方向等等,這個清單可以一直繼續下去講不完,基本上就上述提到這些個別技巧如果掌握得好,就是一個具備基本功的騎士。
要練習騎乘技術在封閉的賽車場上是最合適也安全,公路上變數太多,非常危險。上賽車場練車首先有一個迷思需要打破,就是騎乘技巧的練習熟練與速度之間的關連。什麼時候是這些騎乘技術想都不用想就下意識能做出來呢?想必絕對是熟練到一定的水準後成為大腦的自然反應,所以練習的質與量必須相當高。當大腦與身體從思考變成直接反應時,速度自然就會出現,所以技巧的培養絕對不是強迫自己用不適合的車速讓身體與大腦接受,這樣非常危險而且容易出錯,要自然的讓身心學習與記憶,這是一個累積騎乘技術與技巧相當重要的關鍵。
有機會跟一群好友下場練車時,一定要事先把自己當天練習的課題確定,無論車速快或慢,一要能夠心無旁鶩的專心練,不要被場上其他的車輛影響,例如看到自己好友從身邊飛快的刷過就馬上忘記自己來練車的理由就馬上狂催油門追了上去。另外上場練習還有一個很受用的原則,就是不管如何,在練習時只用自己七成的技術與速度即可,我們都不是職業車手,需要比較多的時間來累積,反應也沒這麼好,要選擇對自己也對別人最安全的態度與速度,75%是一個很理想的數字,如果在進彎前你心裡對這個速度有疑惑,很可能就是超過了75%。記住這幾個大原則,用足夠的時間安全的練習與培養基本騎乘技巧,耐心持續個幾年,不知不覺中您就會脫胎換骨變成一個基礎功夫紮實的騎士,屆時您就會發現這些技巧才是最重要的配備,無論什麼厲害的電子系統也比不上。
譯文:Wei2Go
來源:sportri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