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調整你的行車步伐

應阿榮版主與 hera 大師的邀請. 將此文貼在-騎乘技巧版.
希望瀏覽了狼狗版, 意亂情迷後, 也來點素的.
我只是傳聲筒. 大家一再討論到右手要節制. 不然會買單.
歡迎來此多吸收, 咀嚼作者傳達的信息. 並多發言討論.
祝大家行車平安. Keep the rubber side down.

.
有感於近來路上一再出狀況, 我將在老壇發過的譯文再貼上來.
外國月亮不一定圓. 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我們與其用血肉來填, 不如借鏡他人. 共勉之.
.
L1Rider 寫到:

很多車友都知道 Sport Rider這網站. 很多美車圖片. 內有一Ride 騎乘技巧版 . 作者們敘述忠懇平實.
毛遂自薦. 將其中一篇翻譯成中文與各位討論. 出處簡單, 要闡述的是公路非賽道. 敬己者人恆敬之. 更期望公路上不要再出狀況了. 文章甚長, 若中英對照, 佔頁太多. 原文在此 - http://sportrider.com/ride/146_9306_pace/. 請對照看. 我儘量逐字逐句翻, 但才疏學淺, 如題目-Pace. 步調, 步伐. 也有人譯節奏. 我選用步伐. 記得當兵基本訓練隊伍行進時, 你步伐錯了, 需來個墊步矯正. 意思相同. 言不及意之處, 還請指教, 見諒.
.
Pace Yourself - 調整你的行車步伐
The street is not the track--it's a place to Pace 公路非賽道--那是調整步伐的地方
By Nick Ienatsch , Jon Berndt
.
兩個禮拜前, 在一段大家常跑的山路上, 掛了一位車友. 人跟車滾下了山崖. 路面沒有碎石, 沒有來車擋道也沒有結冰. 他太過自信卻又技術差, 砸了個大鍋. 今年在這條路上他不是第一個. 就像大多數單車意外一樣, 他腦子要他進彎的速度太快, 慌了, 將車子豎直, 踩了後煞車. 走了.
.
要是在賽道上, 他大不了衝向稻草包. 救護車來包紮一兩下, 走回待跑區, 將手把扳正, 閉門思過就沒事了. 請千萬記住一點公路非賽道. 你真要這麼搞, 只會縮短你的騎車生涯並阻擋尋求那行車步伐的境界. 這境界很過癮, 但是公路上飆車絕不在這境界內.
.
行車步伐的境界是人控車而非車控人. 當轉下油門後, 隨之而來的速度是如此的迷惑使得許多騎士變成了車上隨行的包袱. 行車步伐應完全忽略速度, 若棄硬轉油門的威風而強調騎乘技巧, 騎Ninja 250與騎ZX-11的快感沒有兩樣. 呆蛋的定義是只知轉油門卻不知停車與轉彎. 學習如何煞車可救你一命. 學習如何轉彎可讓你更上一層樓. 騎車還有什麼比得上快速過彎的快感?
.

進彎前吃滿道(方格線) 有一堆好處. 你可在車正時將車慢下來,彎路看得更遠, 延伸彎角. 使用延伸的彎角, 可提前過彎後車子扳正加油時機. 急進彎(點線)會使你過了彎角還要壓車而且是衝彎的主因. 記得與中心線保持一點空間. 除了超車, 待在右線道上.
.
騎車轉向力學牽涉到推與/或拉手把. 對大部分騎士來說是老生常談. 瞭解到使用手把的力道, 影響車子入彎的性向. 猛拽手把, 車子馬上跟進. 緩緩地推它, 車子也懶懶地轉進. 不同的彎用不同的手法. 但當你開始揣測入彎線, 延遲入彎, 延伸彎角, 轉手把時機及正確的傾角時, 要知道需要穩當有力地操縱手把. 縮短轉彎時間, 取而代之的是充裕的時間將車子更有效的煞車或進入更深的彎角, 有充裕的時間判斷彎角與更易看到隱藏在彎尾的危險事物. 將視野放寬放遠很重要. 記得這句格言: "You go where you look – 視及人及, 看到那走到那"
.
DON'T RUSH – 不要急
.
精通緊急煞車技巧後, 頭號生存技藝就是及早設定入彎速度, 誠如大師 Kenny Roberts說的 "Slow in, fast out – 緩進,快出." 街車騎士可能一百次過彎有九十九沒事, 但總有那麼一次, 路面有碎石, 泥漿或莽撞的逆向來車. 及早設定入彎速度可讓你調整速度及過彎線, 增加處理的時機.
.

輪胎有賦與的抓地力來應付轉彎,加速及減速. 大傾角轉彎吃掉大部分抓地力, 剩下的拿來加速或減速會不夠用. 想像後胎與加油的右手有條連線, 輪胎經大傾角轉彎後扳正, 你可將本來用於大傾角的抓地力轉換成加油時需要的抓地力.
.
我們都曾經歷過唐突入彎, 體驗到不僅是飆尿, 更有的是要將車子規正的無力感. 又煞車又壓車, 根本無暇去應付再來的突發狀況. 及早設定入彎速度, 注意路況, 你可判斷彎路的性質.半徑會收小嗎? 弧度會偏嗎? 鼓起的路邊會讓沙泥滾向路中嗎?
.
賽手常提到延遲煞車時機. 然而這招只用在比賽時搶名位, 而非比快用的. 猛烈煞車會使判斷進彎時速的能力模糊掉. 大多數賽手如太依賴煞車常發現因磨耗掉過多進彎速度而衝過彎點. 更甚的是延遲煞車常使得你過彎時還得續煞或一面煞一面轉車. 的確過彎輕微續煞是一招有效且出色的技巧. 但也要瞭解前胎的抓地力的限度.
.
如果你拿了大部分前胎的抓地力來煞車然後又要它提供滿胎抓地力, 結果是 Low-side摔車. 另外要考慮的是煞車時完全壓縮的前叉無法使車子轉向. 如果你轉彎時老是校正車子, 很可能是你進彎時煞得太晚了. 及早設定入彎速度可免除掉這些麻煩. 行車步調裡重要的一環.
.

進彎時使用煞車或過彎續煞需要敏銳的觸感. 當車子入彎傾斜,輪胎抓地力開始工作時, 能用來煞車的抓地力已不多. 想像前胎與前煞桿有條連線, 吃滿胎的前胎用掉全部的抓地力, 這時再煞車只會鎖死前輪.
.
如果你每次進彎都不須猛用煞車, 那享受過彎的快感就增加很多. 將車拽入彎道, 扳正, 及時加油出彎的爽勁回味無窮. 賽手談到如何在賽道啟動神遊駕馭, 騎在公路上也一樣重要. 曾注意到油門開著(即不用煞車)時, 車子穩定好操控. 順順地輕轉油門, 在入彎時,甚至在彎角前-傾轉點, 啟動所謂的神遊駕馭, , 如發現加油太早, 入彎時車速慢的離譜, 這就表示你還可以提早放煞車以提高入彎車速.
.
當掠過彎角, 你可開始扳正車子出彎. 最好的方法是順順地轉油門-扳正車身的訣竅. 後胎此時已由傾角吃胎回復到全抓地. 原來的傾斜抓地力可完全轉換成加速抓地力. 車身扳正那一剎那, 油門一轉. 行雲流水.
.
雜誌不會告訴你跑多快是安全. 只能告訴你如何安全地跑快. 要跑多快由你自己決定. 在空曠的四線道快速道路狂飆是違法, 但頗安全. 在山路上跑55m/h (88.5km/h)可能合法, 但可能危險性高. 與同行的車友一同討論一下. 設定好並遵守速限. 做的對. 沒有直線飆車的行車步調也使你上癮.
.
飆車會破壞形象, 有吊銷駕照之虞. 還會危害車子與你寶貴的身體. 設定並遵守快速路與街道騎乘速限. 留著速度到賽道上用吧.
.
我們這票車友沒人在乎誰直線會跑多快. 什麼人都會轉油門. 如你常飆 160, 那我們衷心希望你也常常練習如何在160 時的緊急煞車. 記得超速罰單很難凹, 付得也心疼. 順順地騎, 不但不惹條子注意, 也讓你完美地設好下一個彎道的速度.
.
GROUP MENTALITY – 團跑的心態
.
跑直路時是重新設定排列的時機. 領隊須決定不致讓跟班糾結一團的步伐, 尤其是離開停車再開 (有人會這麼做嗎? 那我們說十字路口變綠燈時) 的標誌或是在雙線道超車的時候. 領隊須加大油門超過汽車並讓跟班有足夠空間超前, 然而領隊要注意別把速度拉得太高, 幫車隊賺了張罰單. 車行間隔可以穩健理智的速度輕易調整. 車行間隔應以路面危機的最大能見度-兩秒鐘為準.
.
看著前面的車子像一排骨牌一般一一傾彎或從後視鏡裡看著車友一一出彎是我最欣賞的車行步伐.
.
由於有領隊及一套遵行的規則, 消除了騎乘跑車好爭的本性同時也消減了年輕騎士或上了年紀騎士的自大. 與車友或陌生者團跑, 我們都有過比快的衝動, 但車行步調消除了那衝動而把它留到賽道上. 賽道才是你表現速度, 與車友及對手一比高下的地方.
.
我花了不少時間精力闡述行車步調有幾個原因,不斷,延續研究的樂趣是其中之一. 但我的原動力可不是那麼好玩: 幾年前, 參議員 Danforth 為了拯救生靈, 曾試著提議禁止販賣 Superbike. 著實把我嚇慌了. 之後來的是保險公司私下將好幾部跑車例上黑名單. L.A. 附近的Mulholland 公路, 因有人硬要飆(摔)車被關閉. 我曾見到某些路段員警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為的是老有車友摔下山谷. 我曾聽過太多次「Murder-Cycle」 (motor-cycle喈音)這名詞. 你想想現代的摩登跑車性能, 很明顯地, 騎士的騎乘技巧還得多多下功夫.
.
行車步調強調的是有機智理性的騎乘技巧, 完全忽略賽道稱雄卻不犧牲樂趣. 賽道上稱霸的技巧變成行車步調的法則. 但要去除令人心智麻木的速度. 留下充裕的誤差空間以容下未知與無法移動的物體. 重車面臨著從外來的莫名其妙法令, 但從內心發出的一點油門控制管理必可駛萬年船.
.
The Pace Principles - 行車步調法則
1 Set cornering speed early.
Blow the entrance and you'll never recover.
及早設定入彎速度.
砸了入彎速度, 你再也沒法子彌補.

.
2 Look down the road.
Maintaining a high visual horizon will reduce perceived speed and help you avoid panic situations.
看路.
調高視覺水平線會降低速度也助你避開驚慌的場面.

.
3 Steer the bike quickly.
There's a reason John Kocinski works out-turning a fast-moving motorcycle takes muscle.
快轉.
賽手科新斯基健身的原因-必須要用到肌肉來轉快速行進的車.

.
4 Use your brakes smoothly but firmly.
Get on and then off the brakes; don't drag 'em.
平順且穩當地使用煞車.
收放乾脆, 別拖泥帶水.

.
5 Get the throttle on early.
Starting the drive settles the chassis, especially though a bumpy corner.
及早轉開油門.
啟動駕馭能將車穩定下來, 尤其是在顛簸的彎路上.

.
6 Never cross the centerline except to pass.
Crossing the centerline in a corner is an instant ticket and an admittance that you can't really steer your bike. In racing terms, your lane is the course; staying right of the line add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most roads and is mandatory for sport riding's future.
除超車外, 決不超越中心線.
在過彎時超越中心線就是張罰單, 同時也證明你還不會操縱車子. 賽道上的術語-你的車道就是你的賽車場. 要保持在車道的右方本身就是一項挑戰. 對騎跑車的前途來說更是一項指令.

.
7 Don't crowd the centerline.
Always expect an oncoming car with two wheels in your lane.
別聚集在中心線.
永遠假設前方的四輪來車有兩輪跨越過你的車道.

.
8 Don't hang off in the corners or tuck in on the straights.
Sitting sedately on the bike looks safer and reduces unwanted attention. It also provides a built-in safety margin.
過彎別側掛. 直線勿縮身.
好好地坐在車上看起來安全也不會惹人注意. 同時也提供安全空間.

.
9 When leading, ride for the group.
Good 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ugmented with hand signals and turn signals; change direction and speed smoothly.
做領隊, 為車隊跑.
優良的口頭傳訊再補上手勢, 方向燈. 平順地變換方向與速度.

.
10 When following, ride with the group.
If you can't follow a leader, don't expect anyone to follow you when you're setting the Pace.
做跟班, 跟車隊跑
若你不跟隨領隊, 當由你設定行車步調時, 別指望別人跟你.

.
取材自1993 Sport Rider 六月刊
感謝L1老大 Smile Surprised hoho
造福大眾,功德無量
大感恩!!! hero hero Surprised Surprised
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文章,真心感謝L1前輩細心的撰寫。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這個取線的翻譯是不是相反了??

進彎前吃滿道(方格線) 有一堆好處. 你可在車正時將車慢下來,彎路看得更遠, 延伸彎角. 使用延伸的彎角, 可提前過彎後車子扳正加油時機. 急進彎(點線)會使你過了彎角還要壓車而且是衝彎的主因. 記得與中心線保持一點空間. 除了超車, 待在右線道上
該圖與翻譯是沒有錯的
意思等同於「稍遲進彎可以擁有更好的彎道視線」
感謝L1大大
提供此兼具技術面以及安全準則的觀念
本篇予以置頂
嗯嗯
受益良多 Smile Smile Smile
受用不盡 Smile 感謝發文的大大 Smile Smile Smile
簡單的觀念 但是很實用 Smile
很正確的道路駕駛觀念.. Smile
Smile Smile Smile 受益匪淺 . . . 感謝大大的文解 hoho hoho hoho
受益良多~謝謝!!
每個人都必須看的文章....
1頁(共5頁) 前往頁面 1, 2, 3, 4, 5  下一頁 快速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