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近兩千億 國產車被預言五年玩完

來源:商業週刊
http://magazine.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_mag_page.aspx?id=65961


台灣的國產車,即將消失了嗎?

近年來國產車市占遭到進口車侵蝕已不是新聞,但國產車可能會消失的震撼彈,來自台灣汽車龍頭和泰汽車的國產大型房車,被市場喻為豐田(Toyota)神車之一的「Camry」,居然也即將退出國產的行列了。

Camry在2015年銷售九千三百輛,首次年銷量不到萬輛,今年截至十月則跌至不到五千輛,預估全年也僅六千多輛。從一個月高峰時兩千多輛,逐年掉到平均只剩五百輛的規模,讓總代理和泰與原廠日本豐田做出下一代改款將改採進口的決定。

近年國產車節節敗退,2005年台灣車市高峰,當時國產車市占高達86%。今年急轉直下,九月單月銷售量,國產車市占率一度只剩52%,「保五」成為今年各國產車廠最重要的任務。

「再這樣下去,五年內國產車就要消失,」一位在車界已四十年的汽車經銷商悲觀的預測。

「Camry是被RAV4給打趴的,」一位豐田體系的主管說。近年來,全球都吹起一股休旅車風,成長速度遠高過一般房車,但豐田在台灣並沒有國產化的休旅車,而引進RAV4,強打「日本原裝進口」,成功連續六年搶下台灣休旅車市冠軍,只是一樣價格帶,也侵蝕Camry的生存空間。

輸在配備不如人
國產車光模具得攤提多年

「他們有經濟規模,光講Suzuki,在日本生產,一個車型也可以賣到一年十萬台,但我們再怎麼拚老命,一個車型一年就一萬台,」裕隆日產總經理李振成無奈的說。

一位日系國產車廠的主管分析,一輛國產新車要製作三千套模具,因為量少,每個模子要攤提好幾年。「但進口車是只要有改款,立刻就可以引進最新的車。」而且,國產車從計畫到開模、與零件商開發零件,到生產上市,最少要三年時間,但近兩年,全球各車廠的主、被動安全配備發展神速,例如車道偏移、盲點偵測系統等,甚至是六具安全氣囊都變成標配。和進口車一比,國產車就顯得又貴、配備又不夠齊全。「人家都用最新的,來打我們落後一到兩年的產品。」

因成本考量而配備不如進口車,是國產車競爭力不足的另一主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底高價請來五月天代言的豐田新車「Sienta」。

為了接棒計程車運將最愛的Wish以及商用車Innova兩款車,和泰推出Sienta應戰,想要用一款車吃下兩個區隔市場。但上市半年,每個月平均約一千一百多輛,遠不及當初規畫的六成。今年中即再推出限量特仕版,居然罕見的降價五萬元,企圖挽回頹勢。

豐田在台灣成立的製造廠國瑞與和泰開了多次反省會,檢討這輛應晉升「神車」的Sienta,為何銷售不如預期,也拖累和泰在台灣市占率在今年累積至十月止跌破三成。

澳洲前車之鑑
最後車廠熄燈,重傷就業

Sienta標配兩具安全氣囊,到最頂級款才有四具氣囊,且全系列都無盲點偵測與車道偏移系統。意識到消費者在這一年來被進口車慢慢教育得越來越重視安全配備,十二月,Sienta即會補上這些落後於進口車的配備。

十一月,裕隆日產的Super Sentra改款上市,就不斷強調新增了盲點警示、後方車測警示等系統,當然,六具安全氣囊也一個不能少。

今年十月,澳洲最後一個車廠,通用汽車的霍頓(Holden)製造廠熄燈。十月初,豐田也才關閉在澳洲的工廠,一家家車廠拉下大門,宣告澳洲的汽車工業走入歷史。加上周邊零件供應鏈也瓦解,澳洲政府估計,這讓澳洲失去二百一十億澳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八百五十三億元)的產值,當然還有大量就業機會。

根據車輛公會統計,台灣汽車產業的產值在2005年達到高峰,為二千三百零九億元,到去年只剩一千九百零六億元,而包括協力廠商在內的就業人數,也減少了兩萬多人。「我們很怕變澳洲,因為形勢看起來很像啊!」一位國內車廠員工很擔憂。

台灣政策失格
取消優惠後應提新對策

政府在取消國產車自製率的貨物稅減免獎勵及進口配額後,幾乎已無汽車產業政策,但政府也不是只能兩手一攤,全然無計可施。

例如,國內汽車總量裡,超過二十年的高齡車達九十二萬輛,台灣人換購新車時的前車車齡,在去年達到史上最老,平均約十六年。政府雖推汽車汰舊換新,貨物稅可折抵五萬元的措施,但因欠缺強迫退場機制,大家寧可將就著開。

站在環保、安全以及經濟發展的考量,政府也可學學日本,對老車加重稅負,或祭出例如限制上路路段等手段,讓這群對車價較敏感的車主,轉而購買養車維修成本低於進口的國產車,讓產業關聯性極高,有火車頭工業之稱的台灣汽車產業,不至於步上澳洲後塵。



--

掯
抵抗すると無駄死にするだけだって、何故分からないんだ!?
(不作死就不會死了,為甚麼不明白?)
輸在配備不如人

贏在價格不輸人
沒國產車也好.
反正現在國產車和進口車的價位差沒多少.
怪的是..進口車有萬萬稅和artc的刁難..還可以賣得跟國產車的價位相差無幾.
浪費時間、金錢、空間的賠錢貨
還是騎重車最爽 hoho
國產車沒有進口車的高額稅費,賣價卻沒比進口車少多少,表示利潤比進口車高
商人的重點是數字

消費者的重點是需求
Mad

我還有印象我那台CRX 生鏽抗議的結果勒?

總經理出來說 我想沒有鐵是不會生鏽的

說的真好

現在一樣的錢 能買進口配備屌打國產的車 誰還要買你家的偷工減料的車呀

腦包嗎? 8)

說來說去 還不是自已眼光看不夠遠 為了賺這一點小錢 東偷偷西偷偷的

賣車的利潤少賺一點 背後龐大的商機都不願意看 倒光一點都不意外


Mad Mad Mad
coolbid 寫到:
Mad

我還有印象我那台CRX 生鏽抗議的結果勒?

總經理出來說 我想沒有鐵是不會生鏽的

說的真好

現在一樣的錢 能買進口配備屌打國產的車 誰還要買你家的偷工減料的車呀

腦包嗎? 8)

說來說去 還不是自已眼光看不夠遠 為了賺這一點小錢 東偷偷西偷偷的

賣車的利潤少賺一點 背後龐大的商機都不願意看 倒光一點都不意外


Mad Mad Mad
生鏽的是crv或是hrv吧?沒有crx這台車。 hehe
跟法拉利比較

你豐田是賺飽飽的


保護了快半世紀 還是阿斗
對消費者來說,誰家的配備好,價格合理就是王道
誰管你國產不國產

如果國產車能做到安全性和進口車一致,配備不偷料,動力高一截
你要賣更貴也沒人會說甚麼
問題現在就只看到國產車商EPS掛高高然後整天喊進口車太多

請問,這些老闆賺進口袋的有沒有拿出來分?
為什麼我們要拿自己的辛苦錢去扶這些阿斗?
拿了補助結果卻是用"把國外品牌代理權抓手上不進車"來確保自己的競爭力
搞到國內車市只有一堆爛車可以選
要安全性要順便買單影音系統?甚麼歪理?
沒競爭力的就關一關倒一倒,世界會更好啦
國產車 國產配備 進口價

白癡也買進口車
taipei101 寫到:
生鏽的是crv或是hrv吧?沒有crx這台車。 hehe


他應該是在說CRV啦
只不過...
20年的雙B現在依然屌打國產車
文章最後一段看了真是令人火大,不思考怎麼提昇競爭力,反而要逼人無奈吞下
1頁(共4頁) 前往頁面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