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車進口檢驗時還加防燙蓋照相嗎?

taipei101 寫到:


這種燙不到腿的,也是得加防燙蓋要做啥?

政府機關食古不化的思維造成台灣社會逐漸變成故步自封。


本身中出管 外包那一層殼子就防燙了 這種高科技 台灣人不懂啦 加那蓋子 畫蛇添足 Smile
追風男 寫到:
本身中出管 外包那一層殼子就防燙了 這種高科技 台灣人不懂啦 加那蓋子 畫蛇添足 Smile


眼見為憑...
了不起,負責 Smile
yoshifumi 寫到:
一般重機的尾管因為觸媒不在裡面,熄火溫度就降很快不用一分鐘就不會有燙傷的問題!
但是以台灣的測試法(發動引擎測量),每台原廠設計的防燙裝置幾乎全部都NG!

外加防燙蓋這是台灣特有的測試方法,導致得奇怪現象!

還是有例外啦
我那台阿魯的觸媒似乎就做在尾段
原廠也沒做防護措施 一不小心就會被燙傷...
熄火後要五分鐘以上才有可能不會燙到
暗黑影舞者 寫到:
還是有例外啦
我那台阿魯的觸媒似乎就做在尾段
原廠也沒做防護措施 一不小心就會被燙傷...
熄火後要五分鐘以上才有可能不會燙到

你要不要再確認一下?觸媒沒有人做在尾段,因為尾段是消音器。
騎你騎到老 寫到:
白癡規定,台灣官員以為重車會跟小綿羊一樣全部擠在一起停車 Smile





事由就是有一個女生停車時 被隔壁車輛燙傷 後來就全部要防燙蓋了

掯 掯 掯
永久停權 寫到:
http://motophoto.tw/up/up/017/02c/1702231243350.jpg

無聊看了一下FZ6N....

原廠就有防燙蓋了,再加一個遮羞蓋 Question

我自己也是騎FZ6,我是S2版的,我想來想去這個還是有可能燙到父母出門沒牽好又好奇心重的幼兒,到時也是有得揮。。。。。。。。 Question
taipei101 寫到:
一直很好奇的是......為何外國人的腳都不怕燙?而台灣人的腳就特別怕燙?
因為外國人腿毛較多,所以不「怕燙」
OLD-BIKE 寫到:
幾年前去蘆X驗車,有位大哥被貓沒防燙蓋!!!

當場把臉貼在發動中的排氣管尾段上.............你看不會燙啊!!!
Smile Smile Smile










驗車員只是冷冷的回他.............按照你車型圖片來就對了!圖上面有你就得安裝!!! 掯 Sad
也不要全怪驗車員,因為如果沒照「像片」來檢驗,可能會被「有心人」告放水,所以我們照著「規矩」大家都方便, hoho
偉大的政策或法令
偉大啊偉大!
taipei101 寫到:
你要不要再確認一下?觸媒沒有人做在尾段,因為尾段是消音器。

因為尾段真的非常的燙,曾經燙傷到人,降溫速度又慢
所以之前問過別人,得到的答案是觸媒可能做在尾段
一隻原廠的排氣管不便宜,我也不可能真的剖開來確認
暗黑影舞者 寫到:
因為尾段真的非常的燙,曾經燙傷到人,降溫速度又慢
所以之前問過別人,得到的答案是觸媒可能做在尾段
一隻原廠的排氣管不便宜,我也不可能真的剖開來確認


原廠檔車的觸媒不太可能在尾消!
通常為求得快速升溫到工作溫度,都會設計在中段居多(有的甚至在頭段)!

如果你覺得尾段溫度高,可以用溫度計量一下就知道!
像以大CB來說,實測熄火後馬上量約在60度左右,不到一分鐘左右就下降至50度左右了! hoho
暗黑影舞者 寫到:
因為尾段真的非常的燙,曾經燙傷到人,降溫速度又慢
所以之前問過別人,得到的答案是觸媒可能做在尾段
一隻原廠的排氣管不便宜,我也不可能真的剖開來確認


依照常理來判斷,觸媒放尾段的機會很小!
機車的觸媒通常是放排氣管尾段沒有錯啊!!!


yoshifumi 寫到:
原廠檔車的觸媒不太可能在尾消!
通常為求得快速升溫到工作溫度,都會設計在中段居多(有的甚至在頭段)!

如果你覺得尾段溫度高,可以用溫度計量一下就知道!
像以大CB來說,實測熄火後馬上量約在60度左右,不到一分鐘左右就下降至50度左右了! hoho

不管觸媒放哪一段啦
至少可以確定"進口重車排氣尾管與防燙裝置不一定是整合在一起"
如果有防燙裝置,當初就不會燙到人了...
OLD-BIKE 寫到:
機車的觸媒通常是放排氣管尾段沒有錯啊!!!

http://motophoto.tw/up/up/017/03c/1703271123090.jpg
http://motophoto.tw/up/up/017/03c/1703271123091.jpg


如圖新型檔車原廠設計的觸媒多數是放中段"居多"!





暗黑影舞者 寫到:
不管觸媒放哪一段啦
至少可以確定"進口重車排氣尾管與防燙裝置不一定是整合在一起"
如果有防燙裝置,當初就不會燙到人了...


應該不是這樣說!
感覺是台灣的解讀跟先進國不同!
首先觸媒處溫度非常高,就算熄火停車後短時間也維持在燙傷等級的溫度!
因此當你無意碰觸到,感覺燙時大多已經起水泡燙傷了!
所以原廠設計時都會在觸媒位置裝設防燙蓋!如下圖!


但台灣官員/專家的思維就很民粹!
連行駛中也要求防燙!
所以才會要求在發動中量測溫度的不合理測試規範產生!
這也是為何原廠設計都NG的原因!
但試問誰會在行駛中會去碰觸高溫排氣管? Question

因此就如同之前說的大CB尾消為例,沒有觸媒本身溫度就不會過高,停止熄火後沒有加熱源溫度就會立降,不用幾分鐘就降到泡溫泉的溫度了(這就不算燙了吧)!正常情況根本不會有燙傷之虞(除非硬要鑽牛角尖假設)!

再加上排氣管是高溫的東西別碰這常識(就像不會有人去碰沸水)似乎先進國的都知道,所以少有燙傷的問題!但在台灣有問題!?試問這是人的問題?還是設計的問題?
3頁(共4頁)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