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 之我見

ARTC 就好像台灣的學歷認證機構,許多中國的知名大學學歷在台灣就是不被承認,只是因為害怕大陸人過來台灣搶工作。

在先進汽機車產業中,需多的商品在歐洲與美國皆獲得國外認證機構的認證,但是在台灣的產業保護主義下,拒絕認同國外的認證機構,要求進口商需透過台灣 ARTC 的認證,藉此提高競爭門檻(因為認證所需的費用極為昂貴),並讓銷售數量無法達到經濟規模的車款無法在台銷售(因為銷售獲利不足以分攤車費用)。

今天環保署與其它政府單位希望能藉由良好的管理來提昇台灣汽機車產業的競爭力,其本意固然令人敬佩;但是過去這幾年下來大家有目共睹的現實是,台灣的車廠不但沒有對產品質量提昇,更唯利試圖的大鑽法律漏洞讓自家舊款車型從白牌變身黃牌,在沒有進口車型的競爭下大吃法律漏洞下的市場大餅。

從 HID 的改裝車燈、機車的排氣管防燙蓋、到國產車的安全撞擊數據,在資訊不透明的私人機構的管理下,更讓人對政府與財團間的關係令人質其正當性。

台灣人才和中小企業的努力和創新是世人有目共睹,每年在世貿南港的汽機車零件展都有多項創新的發明和高品質的商品驚豔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 但是在財團與政府聯手壟斷下讓有心研發的中小企業在台灣內銷市場根本沒有機會生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從大陸掏寶批貨的不肖業者在看準政府無心管理下大賺投機財,販賣劣質商品給無知的消費者,反正哪天名聲臭了換個名字就可以東山再起。

台灣人要的不是一個沒有管理的制度,而是政府單位能了解台灣的環境與市場規模,訂定出適合中小企業的未來有利的產業制度,而不是每依次開會時都只聽雙陽大廠的意見,因為台灣產業的競爭力以被過去錯誤的政策所拖垮,如果不再思考修正的方向,台灣的產業將不會有未來,而我們的下一代對騎車的感覺不再抱有任何的希望。
不意外,因為這是鬼島。
廢了它大家就開心了....鬼單位
非關稅貿易障礙
原本立意良善的單位,卻變成找麻煩的另類貿易壁壘! Question
104年加測電磁波.........
dgi321 寫到:
104年加測電磁波.........

測試費又要多殺好幾十張小朋友了.....
機車的電磁波?
那要不要加測車輛是否符合「社會善良風俗」之規範?
dgi321 寫到:
104年加測電磁波.........

乾脆測車子是不是外星機器人偽裝的算了 Surprised
dgi321 寫到:
104年加測電磁波.........



原來2012/5/23 - 男控告BMW 「騎重機害我勃起2年」這件事是真的 what what what
汽車(電動)
[youtube:43171e933e]http://youtu.be/1kCG-WqpVnI[/youtube:43171e933e]

機車(電動)
[youtube:43171e933e]http://youtu.be/akgNW74qOYo[/youtube:43171e933e]
電動車沒有廢氣排放污染可以擋,所以開始拿3C電器那邊的骯髒理由來為未來的非關稅貿易障礙鋪路。
台灣自找的悲歌

各行各業都有許多人盡皆知確無法可告的陰暗面

跟洪案差不多 台灣社會其實"封建的很"
http://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29636
dgi321 寫到:
http://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29636

這裡面有一節提到
"【自主研測平台 省時又省錢 擁抱垂直整合優勢】
  以往,國內業者要執行電磁相容的研測,總是需要遠渡重洋到歐美,產品及文件往返大幅影響了開發時程與成本,舉例來說,一款車型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經過2~3回合完整的整車EMC測試,每回合實際測試時間約1週,另需加上來回海運、報關等時間至少3週,加一加3~4個月的時間就耗掉了;而台灣擁自己的電磁相容研測平台後,整體從產品開發到驗證的鏈結不再缺一角,產業擁有垂直整合的優勢,不僅可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費用成本自然也是大幅銳減,對於國人自主技術的建立與拓展可說是一大突破。"
..............
TMD, 潛規則就是我管你出國去驗了多少, 在台灣你就是要來給我驗過才算數
掯 掯 掯 掯 掯 掯
1頁(共2頁) 前往頁面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