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0531/1364119
【重機應上國道嗎】車友協會前理事長:讓重機成為城際運輸的一環
897
建立時間:2018/05/31 00:02
【台灣要開放重型機車上國道嗎】近年來,大型重型機車團體一直努力爭取上國道高速公路,贊成者著重其便利性,反對者則憂心其安全性,如今兩造並陳,您支持哪一方?無論如何,建立周延完善的機車政策,交通部門責無旁貸。
王藁賢/大型重型機車車友協會前理事長
台灣地狹人稠,都市在長期自然的發展下形成了住商混居的現象,隨著經濟的迅速成長,大眾運輸的建設並不能與時俱進,機車的機動與便利性便成了國人通勤代步的首選,以下提出兩點支持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國道高速公路的觀點。
機車的使用伴隨著台灣的經濟成長,是經濟與文化發展不可或缺的工具,2002年7月為因應加入WTO,交通部開放了150c.c.以上機車可領牌上路,提供了國人更多元的機車產品選擇,從此台灣的道路上加入了許多排氣量較大的機車一起參與交通的行列,此時許多不合時宜的道路管理規範才逐一浮上檯面,舉凡不友善的停車規定與受限的道路使用權利,使得排氣量較大的「大型重型機車」被迫定位為假日的休閒娛樂工具;無法有效的運用大排氣量機車的特性發揮其載運功能,大型重型機車具有比小型機車更高的便利性及續航能力,甚至更高的車輛穩定性與汽車同樣有著城際間的載運能力,因體積小機動性高的特性,若能行駛於國道高速公路,更能有效地改善都會區及城際運輸的堵塞問題。
數十年來國人對於機車的倚賴,使機車已儼然成為國人不可或缺的交通運具,目前大型重型機車禁止行駛國道高速公路的限制,對於僅允許得行駛快速道路的大型重型機車而言,欲做為通勤工具使用,也僅限縮在大都會區內部,無法有效的做為衛星都市間的連結,成為城際運輸的一環,實為可惜。
大型重型機車數量的成長,跟政府開放道路使用權利的政策息息相關;2005年7月交通部試辦 2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台68及台72快速公路,是年民眾購買2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的意願增加,是第一波車輛領牌數字成長的關鍵;第二波是在2007年11月,交通部全面開放 5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全國快車道、快速道路、快速公路並取消兩段式左轉等利多政策,讓更多用路人在這個時期購買5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2012 年 7月,交通部下修開放到250c.c.,大型重型機車的整體數量才得以迅速成長,成為今日10餘萬部的局面,大大的取代 1 人汽車駕駛的現象,有效地舒緩了都會區內部通勤時段的壅塞,民眾亦可以有更多的運輸載具選擇。
由都市內部的通勤需求改變,我們可以得知,政策的改變可以改變國人選擇機車載具的類型,開放高速公路對整體交通環境而言是項利多的政策,更是有助於舒緩城際間交通的壓力,大量縮短旅運時間,讓都會區間的生活圈品質提升。
第二個觀點為文化視點,台灣多年來的載具使用習慣所形成的機車文化,相較於亞洲區其他國家已經有相對性的精緻品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工業設計美學的呈現,若能健全大型重型機車的道路使用權利,讓機車的文化成為台灣精緻性的一部分;而不是污染、貧窮、破壞秩序的代名詞,能夠讓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國道高速公路與汽車平權;共享路權,才是真正提升機車文化地位的不二法門。
機車是台灣生活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去正視它,管理它,無須逃避,政府惟有有效的管理與教育才是正途,一味的用危險、污染、不守秩序、城市發展的過渡階段等的負面認知,來看待機車的正當性,易造成車種間的不理解與對立衝突,耗費國人能量,浪費社會資源。
【重機應上國道嗎】車友協會前理事長:讓重機成為城際運輸的一環
897
建立時間:2018/05/31 00:02
【台灣要開放重型機車上國道嗎】近年來,大型重型機車團體一直努力爭取上國道高速公路,贊成者著重其便利性,反對者則憂心其安全性,如今兩造並陳,您支持哪一方?無論如何,建立周延完善的機車政策,交通部門責無旁貸。
王藁賢/大型重型機車車友協會前理事長
台灣地狹人稠,都市在長期自然的發展下形成了住商混居的現象,隨著經濟的迅速成長,大眾運輸的建設並不能與時俱進,機車的機動與便利性便成了國人通勤代步的首選,以下提出兩點支持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國道高速公路的觀點。
機車的使用伴隨著台灣的經濟成長,是經濟與文化發展不可或缺的工具,2002年7月為因應加入WTO,交通部開放了150c.c.以上機車可領牌上路,提供了國人更多元的機車產品選擇,從此台灣的道路上加入了許多排氣量較大的機車一起參與交通的行列,此時許多不合時宜的道路管理規範才逐一浮上檯面,舉凡不友善的停車規定與受限的道路使用權利,使得排氣量較大的「大型重型機車」被迫定位為假日的休閒娛樂工具;無法有效的運用大排氣量機車的特性發揮其載運功能,大型重型機車具有比小型機車更高的便利性及續航能力,甚至更高的車輛穩定性與汽車同樣有著城際間的載運能力,因體積小機動性高的特性,若能行駛於國道高速公路,更能有效地改善都會區及城際運輸的堵塞問題。
數十年來國人對於機車的倚賴,使機車已儼然成為國人不可或缺的交通運具,目前大型重型機車禁止行駛國道高速公路的限制,對於僅允許得行駛快速道路的大型重型機車而言,欲做為通勤工具使用,也僅限縮在大都會區內部,無法有效的做為衛星都市間的連結,成為城際運輸的一環,實為可惜。
大型重型機車數量的成長,跟政府開放道路使用權利的政策息息相關;2005年7月交通部試辦 2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台68及台72快速公路,是年民眾購買2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的意願增加,是第一波車輛領牌數字成長的關鍵;第二波是在2007年11月,交通部全面開放 5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全國快車道、快速道路、快速公路並取消兩段式左轉等利多政策,讓更多用路人在這個時期購買5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2012 年 7月,交通部下修開放到250c.c.,大型重型機車的整體數量才得以迅速成長,成為今日10餘萬部的局面,大大的取代 1 人汽車駕駛的現象,有效地舒緩了都會區內部通勤時段的壅塞,民眾亦可以有更多的運輸載具選擇。
由都市內部的通勤需求改變,我們可以得知,政策的改變可以改變國人選擇機車載具的類型,開放高速公路對整體交通環境而言是項利多的政策,更是有助於舒緩城際間交通的壓力,大量縮短旅運時間,讓都會區間的生活圈品質提升。
第二個觀點為文化視點,台灣多年來的載具使用習慣所形成的機車文化,相較於亞洲區其他國家已經有相對性的精緻品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工業設計美學的呈現,若能健全大型重型機車的道路使用權利,讓機車的文化成為台灣精緻性的一部分;而不是污染、貧窮、破壞秩序的代名詞,能夠讓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國道高速公路與汽車平權;共享路權,才是真正提升機車文化地位的不二法門。
機車是台灣生活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去正視它,管理它,無須逃避,政府惟有有效的管理與教育才是正途,一味的用危險、污染、不守秩序、城市發展的過渡階段等的負面認知,來看待機車的正當性,易造成車種間的不理解與對立衝突,耗費國人能量,浪費社會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