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軟體改進賽道技巧

就以上面這張圖來說,左傾50度左右時忽然重煞前煞達到1G !

這時物理力學一定會使車身回正.如果沒有鎖死的話.

這時候,不論是什麼原因使得前輪失去抓地力都是很可怕的事.


紅點GSXR1000--VS--藍點GSXR600


GSXR750在南卡羅來納的某賽道的表現資料.






最近的貼圖都是用imgur的圖床.

如果版面上看不到,請點右鍵另開頁面就OK了.
另一位車手的不同表現
hera 寫到:





兩位車手迴異的表現比較.

動力滑胎 ! Smile Smile hehe Smile



我有一點小驕傲. hoho hehe

因為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人在圖資上辨識出"動力滑胎"的資料. hoho Smile Smile


hera 在 2012-02-09 11:15 作了第 1 次修改
有人願意考試一下嗎?

這是很重要的路線選擇問題.

或者說是騎車習慣問題.


職業車手在此不會出現S型波. hehe
應該是路線選擇問題吧 hoho
是的.是路線問題.簡言之是出彎過頭. 但每個場地的彎道跟彎道的連接都不同.

所以出彎過頭若算是缺點的話,必須在出彎後是長直線的彎道.

試想,若一個場地有12個彎,出彎是長直線的灣有兩個好了.

每次出彎的路線修正(S型傾角波)都多走了3米好了.兩個彎就6米.

一場賽事跑20圈下來,就多跑了120米.這還是保守估計.

多120米那不是等於排在最後竿位起跑嗎 !

職業選手在這種灣若非搶位,都是順弧度出彎接直線.

不會有多繞的S型.順順接直線(緩慢從過彎的傾斜回正)的路線的好處是省體力跟輪胎磨耗均勻.

順順接直線的過程都是持續均勻加速. 理由是輪胎磨耗均勻.

以下兩部影片恰可說明車手出彎接直線時沒有慣性作用的反向傾角修正.



10頁(共11頁) 前往頁面 上一頁  1, 2, 3 ... , 9, 10, 11  下一頁